國內外應試教育和體驗式教育的差異性很大,國內以“應試”教育為主,國外某些國家以“知識體驗”為主,二者之間的差異主要體現在:
一、體驗式教育方式的學校和老師給予學生的外表形象上極大的自由和尊重,包括衣著、發型以及背的書包,用的東西等,老師們絕不會因覺得看不順眼而橫加干涉,相反,無論是什么樣的裝扮,老師們都會給予贊賞。
例如,在美國,學生如果染了頭發,老師會說:“這個顏色很不錯,你很漂亮?!奔词估蠋煵幌矚g某個學生的奇裝異服,他也會說:“你今天很有個性,我喜歡自信的你?!痹谥袊?,如果有學生染發,穿奇裝異服,一定被老師們定為異類,少不了一頓狠批,并要求學生把頭發染回來,把校服穿起來,不然就不能進校門。
二、體驗式教育方式的學校和老師給予學生更大的情感處理權,不會對他們的交友進行干涉,特別是男女異性朋友之間的交往。而中國學生沒有“早戀”的權利。
在國外,學生經常會把自己交到異性朋友的好消息告訴老師,而老師由衷地為他感到高興,老師會說:“我太為你開心了,讓我來分享一下你們的快樂吧?!睂W生會告訴老師一些兩人交往的細節,老師也會為學生出謀劃策等。而在中國,學生早戀,會被老師和家長視為“洪水猛獸”,老師會說:“現在你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學習,絕不能分心,否則就毀了,以后到了大學有的是時間戀愛?!?/p>
三、體驗式教育方式學校的老師會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讓學生像大人一樣體驗生活。
在外國一些學校的畢業典禮,成人禮等活動,而這種活動不像中國那樣由校長或領導講話,或者一味地說教,而是辦成輕松愉快的舞會或者酒會,學校會允許男生穿西服,打領結,像紳士一樣去邀請自己喜歡的女孩子跳舞,而女生則穿好看的裙子或晚禮服,穿上高跟鞋,美美地享受不一樣的自己。
四、有學習上,歐美老師同樣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和尊重,如果學生沒完成作業,老師會說:“明天寫完后交給我?!比绻麑W生有問題沒學會,老師會說:“我知道你一定很傷心,不過,別擔心,我一定會盡力幫你的,我相信你一定會戰勝它?!倍谥袊?,如果考試考不好,老師會認為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沒有努力造成的,少不了批評。
五、體驗式教育方式下的很多學校很少考試,例如愛爾蘭的學生,老師講什么全部由老師自己說了算,學生也不是為了考試考個好成績而學,在校學習主要體驗知識,探究知識,在學習中提各種各樣的問題,并和老師一起去解答它,而不像中國有教學大綱,學生要通過反復練習,通過增強其熟練度來提高分數。
六、一些國家教學,學生在校時間很少,大多在四個小時左右,家庭作業也很少,大多不是簡單重復,而是動手體驗式的較多,但每個學校都要求學生有足夠的閱讀量,每周每學期學校都會列出一定量的書單,供學生自己選擇,并且要寫出讀書筆記和感悟,老師也會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測評,一旦不達標,會被要求留級。
七、在美國,小學很寬松,以人文學科學習為主,而數學教育極淺顯,中國小學二年級已經掌握兩位數的加減乘除算法,而美國,小學畢業的學生計算能力還不如中國二年級的學生。但是除此之外,美國學生因為讀了更多的書,而對自然地理,人文思想及科學萬物等懂得更多。
前些年,我們學校有一個五年級的學生,在班上考倒數第二名,幾乎什么也不會,整天自卑地縮在教室一角,因為學業落下的太遠,老師也幫不上她,只能聽之任之,后來他的父母把她接到自己打工的美國學習,沒想到在那里她的數學成績卻是*好的,學校給她安排了專門的語言老師教她口語,并補習之前的課程,因為沒有考試壓力,在老師的鼓勵和夸贊下,這孩子很快找回了自我,找到了自信,發現了學習的樂趣,現在已經在美國上完大學,找到了不錯的工作了。
八、美國的大學教育是寬進嚴出,選課自由,選了哪一科,只要修夠學分,通過考試就可以拿到相關畢業證了,但如果修不夠學分,畢業論文通不過的話,就無法順利畢業。另外,在國外論文**不可抄襲,連引用別人的研究成果都是被視為抄襲,因此,在美國學生要想通過畢業論文,沒有自己的真知灼見,很難畢業。
總之,國內外應該教育和體驗式教育之間的差異源自教育的目的不同,國內教育是以“考試提分”為目的,一切對學生的要求和限制都是因為要考試得高分。我國的教育學生的基礎更牢固,理科知識更熟練,但人文教育卻不足,對學生的評價以“分數的高低”為評價標準,很多成績不好的學生,失去了學習的樂趣,也無法從學習過程中找到個人價值。而歐美國家的教育卻更重視以人為本,以實現作為人的獨特體驗為目的,一切教學活動和要求都以找到自我價值為目的。那么國內教育和歐美教育,您更喜歡哪一種呢?
(文:指尖教育帝國;圖:網絡)